聯系我們

博客

工程師博客

繪制表達清楚的圖紙

不要把圖紙做成單相思的情書

我們的業務是按照客戶要求的技術參數進行設計,組裝産品。在此過程中,“繪制圖紙”的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要素,我繪制圖紙時特别小心注意。
這是因為,圖紙完成質量的好壞會對産品工序造成重大的影響,需要修改時,還會直接關系到設計,作業效率。因此,對于我為什麼對繪制圖紙非常注意的問題,我想通過兩件事介紹一下它的來龍去脈。

禁止使用非通用的表述規則

第一件事是由于産品增加功能而對布線進行改造。改造内容隻是單純的增加布線,或者去除原有的布線,并不是非常複雜的事情。但是,正要改造時,現場卻出現了問題。現場報告指出,雖然增加布線沒有問題,但是不知道哪條是要拆除的布線。我前往現場進行詳細調查後發現,在組裝産品時,我繪制的電氣布線圖的分路點全部都是用“・”标記表述的,也就是說,沒有标明具體的分路位置,而具體是由布線廠家進行分路判斷的(圖1)。

圖1 電氣布線圖錯誤表述的過程

完工後隻是過去了幾年的時間,當時廠家負責施工的負責人在改造時已經不知道具體是從哪裡分路的了。“・”标記主要是在表示系統整體的結構圖中用于表現系統内的各區塊是并聯連接的。但是,如果在電氣布線圖上使用這種标記,則無法表現出具體是從哪裡進行布線分路的。例如,是從輸入側端子座進行分路,還是從輸出側的端子座進行分路等等。在電氣布線圖中表示布線的分路時,需要從計劃分路的位置用斜線引出(圖2)。

圖2 在電氣布線圖中的分路正确表述

為什麼使用“・”标記繪制了圖紙?是從哪裡複制過來的嗎?或者是過度信任長期合作的布線廠家,為了布線方便而全部交由其處理了呢?針對這些問題,我至今仍沒有找到确切的答案。結果,為了确認布線的分路點,甚至拆除了本來不需要拆除的布線,給負責改造作業的人員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汲取這次失敗的教訓,為了繪制圖紙而制定了規則,認識到如果不遵守這一規則就會帶來麻煩。通過這次經驗教訓,我學會了即使是長期合作的廠家,也不能全部交由其進行處理。為了更高效地布線,應确認零部件的裝配位置,考慮最短的距離,與可能會受到影響的布線的間隔等,對理所當然的事情保持更加清醒的認識,自己去思考并做出指示。

我認為的和你認為的“一般”是不一樣的

第二件事是産品未能按照自己的設計意圖完成組裝。本來以為自己畫的圖紙是很清晰明了的,但是零部件的安裝方法,布線的走線,線型等與自己的意圖産生了差異。請别人修改會浪費時間,最終決定自己進行修改。托這項工作的福(?),我的焊錫,壓接作業水平有了很大的長進,但這是一種費時費力的工作,而且對制造部有了心理壓力,“他們為什麼就搞不清楚呢”。

但是,自己單方面的焦慮是于事無補的,最終還是決定到制造部聽聽他們的說法。通過了解,他們給我的反饋是:“我自己是這麼想的”,“一般不都是這樣嗎”,“我看不懂你要表達什麼意思”。我的想法也是“一般不都是這樣嗎”,最終得出的結果是大家的“一般”出現了差異。
按理說,圖紙可以說是讓設計與制造達成 “共識”而采用的方法。但是,如果過于沉溺于繪制圖紙或者布線作業(雖然這不一定是壞事),對自己作業的(單方面認為的)正确性的認識就會增強,而出現問題時,便會順理成章地認為“出錯的是對方”。這就好比向單相思的對象送出的情書。而表達并不等于理解。

最終目标是可輕松生産出産品的圖紙

那麼,好的圖紙應該是什麼樣的呢?我以塑料拼裝模型為例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
在市場上銷售的塑料拼裝模型基本上不用請教任何人,隻要看着說明書就可以完成。雖然成品的效果可能會有所差異,但無需帶入自己的“一般”概念,可以做出相同的物品。基于這種現象,我産生了一種想法──“好的圖紙應該就是不讓繪制者帶上不必要的主觀想法的圖紙”。

圖紙繪制者出現“不明白圖紙的意思”的情況另當别論,應該抛棄“我一般是這麼認為的”,“因為我是這麼想的”的想法,繪制可輕松生産出産品的圖紙。我開始思考,如果是這樣的圖紙,最終就可以生産出相同質量的産品。站在看圖紙的人的角度去考慮,關注如何才能更清晰易懂,如何才能不出現錯誤等方面。假設出現産品未能按設計意圖生産出來的情況,也會馬上想到“是不是圖紙不好理解?”,而不是去推卸責任。

當然,通過對話頻繁地交流,消除彼此間的疑問也是非常重要的,關于這一點,我也比過去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此後,對裝配好的産品的修改也有所減少,工序的推進也更加順利了。
我想,各個企業和集團都會有關于圖紙的規定。在這種規則之下,繪制圖紙時思考生産産品的人會如何理解圖紙,即,為對方提供方便。這屬于人際關系的基礎,我相信通過提高圖紙的完成度,更有助于提高産品的質量和生産效率。

TEXT BY
石川 隆宏
解決方案開發部 解決方案開發課

聯系我們